校外教學:小油坑與竹仔湖之旅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校外教學:小油坑與竹仔湖之旅  謝濟遠
天氣晴朗,風和日麗,起步走,我們一起上山去。去哪? 去親訪台北近郊的火山爺爺們,聆聽它們的故事。
火山爺爺們指的就是陽明山群中的火山,也是這次校外教學的主題,還沒出發前,我揣想得先翻山越嶺、汗流浹背,才能體驗美景。但,剛到達小油坑還沒爬山前有個儀式,讓我印象十分深刻,那就是導覽老師先給大家一個大繩圈,然後透過通力合作一起排出台灣的形狀,並在四周放上台灣各海域的名牌,讓我們先了解台灣這顆小番薯是怎麼蹦出來的、火山又是如何形成的。接著,我們使用廣用試紙測試附近石頭的酸鹼度,並測量火山湧泉的水溫,原來火山遺留的石頭偏酸且水溫可達70-80度上下,足以煮熟雞蛋,天然的能源真是奧妙無窮。
接下來,就開始在小油坑步道健行,途間看到許多大大小小的通道,原來這是當地居民採箭竹筍的便道,好奇如我,便與同學擇一通道進入觀察,沒有深入,因為便道交錯綿密且曲折,沒有方向感,不是當地居民,非常容易迷路。繼續步行時,志工老師希望我們保持安靜,用心體會大自然,別驚嚇當地的動物。果然,就看見了稀有的攀木蜥蜴,一飽眼福。當我還沉浸在攀木蜥蜴的生態時,老師分派的分組接龍任務,又將我拉回了現實中,透過各自記錄所見的景象和感受的分享接龍,作為小油坑之旅的小結。
可能因為在小油坑時大量的動腦及動腳,很容易肚子餓,一來到下一站-竹子湖,我們就在附近的咖啡廳,把各自帶來的食物,互相分享,一掃而空,美味至極,回味無窮。這時,來了一位海芋姊姊替大家解說竹子湖的農業變遷,從日治時期日本人移植日本九州的米到竹子湖,也就是所謂蓬萊米及引進種植高冷蔬菜,逐漸演進到現今享譽盛名的海芋、繡球花及蓬萊米的復育,讓我們更了解竹子湖的故事與生態。
接下來,往稻穀復育館的途中,老師給了我們一些照片作為線索,包含百年櫻花樹、土地公廟、碾米廠等,考驗我們在行程中,運用觀察力,找出照片中的地點。好消息是,我們都通過挑戰,找到照片中的實際景點喔,在往稻穀博物館的途中,志工老師又講了許多景點的故事,如百年櫻花樹是日治時期,日本人為了思念家鄉所栽種的,如今人去,但景物依舊,所謂前人種樹,後人乘涼,我們才能領受櫻花美景的恩惠。到了最後一站,進入稻穀復育館,更深入了解了蓬萊米的栽種與復育的過程。最後,大家圍成一圈,用瓶子作為傳遞物,在傳遞接棒中,透我們每人的口述,分享印象深刻的事與物,還包含有同學差點掉到水裡的小插曲,大家笑聲不斷。
下午三點,返程,收穫滿滿,也留下曬黑一圈的紀念,下次再訪,我應該可以當個稱職的小志工,為我的家人解說小油坑和竹子湖的景物和故事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