論三國

論三國  林庭毅

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在描寫三國時代的歷史,我覺得每個國家各有各的優勢,像魏國是勢力大、兵士眾多;而吳國是有著地形的優勢;而蜀國有著漢氏宗親的血統,以及許多大將及人才的幫助。唐太宗曾說:「以銅為鏡,可以正衣冠。以古為鏡,可以知興替。以人為鏡,可以明得失」,讀完三國演義,我仿佛也從中得知三國這段歷史的興替,與這些歷史人物的優劣得失。
大家熟知的三國人物諸葛孔明神機妙算,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他在劉備去世時,已經知道後主劉禪沒有任何才能,但他並沒有取而代之,反而盡心輔佐,可說是一位忠臣。如果,諸葛亮篡位,讓姜維繼承他的遺願,姜維就不會受到其他小人陷害,或許蜀國有機會統一天下。
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曹操,因為他所創立的,魏國,最後統一天下。在曹操一生當中的種種事蹟有好的也有壞的,其中,他令我佩服的是他重情義,信守諾言。從他放關羽過五關,斬六將,甚至沒有追究可見一般。另外我也佩服他禮賢下士的態度,當謀士許攸來投靠他時,他甚至連鞋都沒穿就去迎接他。不過,他的疑心病很重,當他聽見叔父呂伯奢的家人想要殺豬給他們吃時,曹操卻以為他們要殺他,便把他們全殺了,由此可見猜忌心會蒙蔽一個人的心智而做出錯誤的決定。
再從當時的情勢來看,不同的決定會造成不同的結果。在當時,關羽因不肯歸還荊州,因此孫權派陸遜討伐他,關羽不敵,因此被捉去而被殺害。如果劉備和孔明歸還荊州,是否對蜀國更有利?歸還荊州後,是否對於往後的戰役更有利,更能擴大土地?是否到了最後可以統一天下?我認為這是有可能的,如果孔明能預先料想到這點,甚至劉備不去報仇,就不會有火燒七百里,損失許多士兵了,甚至,運氣再好一點,劉備、孔明及張飛等大將都活得更久,是否最後獲勝的是蜀,而不是魏或吳?
讀完這本書,令我對歷史中重要的三國內容更加深刻,我在我們家的三國演義看到胡適先生的評論:「三國演義是一部絕好的通俗歷史,在幾千年來的通俗教育上,沒有一不比得上它的魔力,五百年來,無數的失學國民從這本書裡,得到了無數的常識與智慧,從這本書裡,學會了看書、寫書、作文的技巧;從這本書裡學得了做人與應試的本領」,可見這本書是一本好書,胡適先生才會如此推崇這本書,我有機會一定會在家再加以研讀,看看是否能如胡適先生所言讀出新意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